來源:練達化工發布日期:2019-09-09閱讀:-
粉體增白的原理是利用熒光增白劑能吸收不可見的紫外光線,再以可見的光線(主要是藍光和紫光)發射出來。這樣,被熒光增白劑處理過的粉體將會發出比它吸收的能量多-點的可見光,并且由于額外多的光主要是藍紫色光,所以能夠抵消粉體本身的黃色,較終使得粉體呈現更加潔白的顏色。粉體增白的目的主要是提高粉體外觀白度和粉體二次加工后的商品價值和使用性能。
使用熒光增白劑增白的粉體主要有洗衣粉和某些白色化工產品,例如硫酸鈉、碳酸鈉、三聚磷酸鈉、偏硅酸鈉、4A沸石、氫氧化鋁等。
使用熒光增白劑增白粉體有一個添加量的問題,也就是控制泛黃點的問題。由實驗得知,熒光增白劑在洗衣粉中的增白效果,較初是隨著熒光增白劑加人量的增加而增加,當達到某一添加量時,增白效果就開始降低,且粉體外觀出現泛黃色調。在洗衣粉中熒光增白劑的加入量一般在0. 03%~0.5%之間,但在多數情況下,小于0.3%~0.5%的添加量粉體就開始泛黃。在某些情況下,即使在較高添加量時也未出現泛黃現象,但是增白效果并不明顯。此外,在添加過程中,熒光增白劑自身色澤的影響也不可忽視,這是因為熒光增白劑自身色澤對增白的粉體有一定的影響。用C.I.熒光增白劑31、C.I.熒光增白劑85和C.I.熒光增白劑24增白精制芒硝、三聚磷酸鈉和碳酸鈉等粉體時,用SBD-1型數字白度儀(R475無熒光白度)測定了不同熒光增白劑濃度下粉體的無熒光白度。結果表明,加入熒光增白劑的粉體無熒光白度都低于原粉體的基體白度。經考察,無論粉體的基體白度高于或低于增白劑本身的白度,熒光增白劑自身色澤對粉體的白度都有影響。
熒光增白劑的品種不同時,對粉體的泛黃點和增白效果也不一樣。例如,在洗衣粉中或硫酸鈉中配人相同量的C.I.熒光增白劑31和C.I.熒光增白劑33后,粉體的增白效果是有差別的,且后者高于前者。不同熒光增白劑增白精制硫酸鈉的效果見圖13-4。
由圖13-4還可看出,不僅不同熒光增白劑品質對粉體的增白效果不同,而且同一種熒光增白劑,隨著其配人濃度不同增白效果也不同,并且增白效果隨著熒光增白劑濃度的增加而增加(在泛黃點以下),然后降低(超過泛黃點)。
粉體的基體白度對增白效果亦有較大的影響。圖13-5是在不同白度的粉體中加人一定量的C.I.熒光增白劑33后,熒光增白效果與粉體白度的關系。
從圖13-5可以明顯地看出,在一定熒光增白劑濃度下,粉體的基體白度越高,增白效果越顯著,且基體白度高的粉體比基體白度低的粉體增白效果要大得多。由此可見,粉體基體白度直接影響著增白效果。因此,對于基體白度偏低的粉體,單靠配人增白劑來提高白度是很不夠的,還應從原材料的質量、工藝和技術等方面著手,提高粉體本身的白度。
熒光增白劑的溶解度過低,或在配料過程中熒光增白劑溶解不好,就會使成品粉體中出現淺黃色顆粒或內黃(未溶解的增白劑)外白(粉體)的夾心現象,影響粉體外觀與質量。
熒光增白劑與表面活性劑配合使用時具有增強效應,應用于粉體增白中能得到較好的效果。例如醇醚和酚醚類表面活性劑因含有羥基和苯基兩個助色基團,這些助色基團對藍光和紫光有增效作用,它們的加入對熒光增白劑的增強效應很好,對碳酸鈉的外觀增白作用很強。
碳酸鈉(Na2CO,) 的工業品習慣稱為純堿或小蘇打,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之一。碳酸鈉的生產方法很多,目前工業上采用聯合制堿法、氨堿法、路布蘭法等,純堿也可以從天然堿精制得到。但利用現有工業生產技術生產的碳酸鈉產品,其白度值在95~100左右,再想提高白度就非常困難。使用熒光增白劑處理,能使碳酸鈉的白度相對提高5~10,并且有更高的亮度和更好的艷度,使碳酸鈉產品的外觀大為改善。
碳酸鈉的增白方法是:首先配制熒光增白劑組合物制劑,配方如下。
按上述配方,在裝有60C去離子水的容量瓶中,先加人熒光增白劑,在攪拌下,再依次加人壬基酚聚氧乙烯醚、脂肪醇聚氧乙烯醚,較后加入乙醇,繼續攪拌,直至各組分完全溶解,形成均勻的熒光增白劑組合物制劑。然后將該增白劑組合物制劑,按質量分數為2%~3%的量直接用噴霧裝置均勻地噴在碳酸鈉粉體的表面上。表13-3列出了不同白度值的碳酸鈉用上述增白劑組合物制劑和方法處理后的白度值的增加情況。
與增白碳酸鈉類似的熒光增白劑組合物制劑及其處理方法,還可用于增白其他粉體,例如三聚磷酸鈉、偏硅酸鈉、4A沸石、氫氧化鋁等。經過處理以后均能使這些粉體的外觀白度提高5個白度值以上。這種噴涂施工增白粉體的方法,具有操作工藝簡單,成本:低廉的優點。非食品用淀粉,甚至是價格相對較高的珍珠也可采用上述方法進行增白。
服務熱線:400-887-8986